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

您的位置 > 网站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查看
行业动态

憧憬变成现实 党心连起民心

文章作者: 发布时间:2018-02-07

中央媒体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调研采访活动系列报道之二

         人们对美好生活,从来不乏追求的动力。

  个体的努力,国家的奋斗,在这一过程中总是紧密结合。

  寒冬时节,记者深入多地农村,看到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为当地带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:路通到田间地头,产业依路布局,农村面貌焕然一新,老百姓的获得感、幸福感越来越强,对党和政府的点赞声越来越多。

  铺下的是路,竖起的是碑,联系的是党心民心,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为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移民村给了村民新憧憬

  走进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城庄镇移民新村,黑色的沥青路面平整而宽阔,路两旁是一排排统一规划建设的新民居。新民居堂屋门框为具有浓郁山西特色的窑口式设计,行走其中犹如走进了一个民俗馆。

  新居老风格,这里,记得住乡愁。

  “移民新村2017年完工,按照人均25平方米分配,户型有一居室、两居室和三居室3种。”城庄镇党委书记成晓龙说。

  记者跟随杨家沟村村民韩朝来到他未来的新家。独门独院,三室一厅,厨卫齐全;白色墙壁,水泥地砖,简洁而清爽。

  看着卫生间明亮的墙砖、抽水马桶、洗漱台、镜子、淋浴喷头,韩朝连连点头。他笑着说:“哎呀,我怕到时候不习惯哩。”

  春节过后韩朝就将搬到新家。他指着未来新家的各个角落,比划着,这里要摆个啥,那里咋个装饰,给记者讲了一番他对新家、新生活的憧憬。

  “以后家里再来客人就不愁咯,煤气灶随时可用,火还旺得很。不像以前用土灶,媳妇炒菜,我有时候还得拿个吹火筒吹,呛得眼泪直流。”韩朝说。

  在移民新村遇到很多老乡,他们都跟韩朝一样对新生活充满期待。

  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成晓龙告诉记者,为了让搬过来的老乡有经济来源,移民新村同步配套建成了12个草莓和葡萄种植大棚、220亩刺梨园区、470亩核桃林园区。

  移民新村的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与产业紧密结合,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。数据显示,该村通村道路有1.57公里,路面宽10米;村内道路长1.3公里,路面宽4米至7米。

  “今年搬进来后,我就不打算出去务工了。”韩朝一边拿着尺子量卧室的面积一边说,“这产业园需要工人,我还能开个农家乐,收入肯定不比外面低,日子更舒服。”

  旁边几位老乡也纷纷表示,搬过来后要留在老家发展。

  连心桥架起致富路

  张国兴家有8亩苹果树,年产苹果能达5万斤。2017年,他家仅苹果收入就达3万多元。

  张国兴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日尔乡村民,年过花甲的他,身体依然健旺。

  “现在政策好,我得抓住机会多干点,给孩子们减轻点负担。”张国兴说,日尔村的农村公路现在十分完善,他家苹果摘下即可上路。据了解,2014年小金县完成了通村水泥路建设,全县共实施村组道路硬化1400余公里,农村公路通到田间地头。

  “以前路没这么多,也没这么好。”张国兴回忆道,“全靠人背马驮,苹果也不敢多种。”

  不仅如此,日尔乡有条沃日河,把日尔乡近一半的耕地与过境的350国道隔开。之前仅靠一条索桥连通,人畜能通过,但大车过不了。

  2017年,小金县利用交通运输部扶贫资金在这条河上修了两座桥——沃日河总管河坝桥和沃日河四大安桥。两座桥均为跨度30米左右的箱梁桥,5.5米宽,荷载40吨。

  公路通,百业兴。随着基本出行条件的改善,农村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发展优势,农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路通了,大家干劲足了,党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了,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了。

  张国兴说:“2014年农村公路完善之后,我们就响应政府号召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,去年我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果园维护上。”

  日尔乡党委书记周洪海告诉记者,他们计划在350国道边上的两座桥头,各建两座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市场,这样,农民可将现采的农产品就近卖出去,销售渠道大大畅通。目前,部分资金已经落实,今年即可建成投用。

  关键时刻看到“主心骨”

  “咯咯咯咯……”王焕增一瘸一拐地从屋里走出来,到鸡舍喂食。

  今年65岁的王焕增是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大崮村村民,过去山村闭塞,人又住得分散,往来交通基本靠“踩”出来的羊肠土路。因为交通不便,他的腿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落下了病根,导致现在腿脚不灵便。

  “因为是山区,耕地本就零星分散,道路又崎岖不堪,耕种难度很大,许多同辈的人要么远走他乡另谋生路,要么就任其撂荒。”王焕增说,以前村里有三难——山难上、地难种、人难找。“因为地大多在山上,路都是土路,什么都不拿空身往上走都难,更别说浇水施肥,连小推车都上不去,那堤堰半米多高,上去一趟得歇三四次。”王焕增说。

  2015年,王焕增听说村里要修路,高兴得一宿没睡。修路就要占地,有少数人要补偿,他很不解,修路是天大的好事,都苦了一辈子了,怎么这点事都想不明白呢?

  “我找到村里,直接说路从自己家地里走,一分钱补偿也不要。”那时王焕增家地里还种着碗口粗细的花椒树。村干部问王焕增心疼不心疼,他一句话也不说,摸起斧子就砍在了树上。

  如今的大崮村,环山路修起来了,几乎家家户户购置了农用三轮车,种地再也不用肩挑手抬,三轮车一发动,化肥农药直接运到了田间地头。笔直宽阔的路面联通了外面的世界,一辆辆大巴、轿车,把远方的游客送到了大崮村。

  一条农村路,畅通的是百姓出山致富的通道,联系的是党心和民心。

  农村公路的建设,让老百姓和党员干部之间的互动更多了。村民平时有个啥事,出门骑车没多久就到了村干部家,当面一沟通,很多事情就好解决了;基层干部走村入户、访贫问暖更方便了,也对村民面临的困难更了解了。

  “特别是当农村发生一些矛盾纠纷时,及时进村处理化解,让老百姓在关键时刻看到了党员干部,有了‘主心骨’。”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党委书记李路林告诉记者。


0374-3271036

Copyright@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.

豫ICP备17026342号-3

地址:河南省许昌市莲城大道与百花北路交叉口万里大厦20层

  • 万里集团官方微信

  • 万里运业官方微信